【财讯】奇人陈开枝
本篇文章1623字,读完约4分钟
证券时报记者孙森
见习记者王明弘
陈开枝绝对是清流。 对话,吓了记者一跳。
一奇,一辈子当官员,没有“官员风”。 1964年大学毕业进入政坛,2005年退休,陈开枝成为41年的“官”。 但是和他说话就像和邻居老伯说话,听不见官员的话。 相反,他朴素、豪爽、幽默,经常妙语连珠,逗我们笑。
他不是退却才这样,他在位期间一直如此。
我举几个例子。 那一年,陈开枝去香港招商,一开口,他就说:“我得了极其严重的‘爱资病’,只有资金进去,才能治好我这种病。 ”。 引起满座的笑声,很快打破了香港人对内地官员的刻板印象,迅速拉近了关系。
陈开枝长期处于领导机关第一线,震惊中外的“四二六”( 1982年4月26日)桂林空难,台湾王锡爵机回来的“华航事件”( 1986年5月3日)和“一零二”( 1990年10月2日)白云国际劫持 成功的理由之一是他口齿伶俐,机智,幽默,得到了媒体的信任。
陈开枝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期间发表公开演讲。 舞台下,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好,还不是市长而是副市长。 他很快回答说:“因为当副市长的风险很小。” 听众马上大笑起来。
二奇,精力旺盛,记忆力惊人。 在没有见到陈开枝之前,采访经验告诉记者,采访老人往往很难,老人的记忆力下降,过去的事件记不清楚,语言组织困难。 但是,所有这些担心都不存在于陈开枝。 他不仅精力非常旺盛,记忆力也异常出色,而且是广东省几十年前的经济数字,他能准确地说出位数。 历史的事情时间,他什么时候、几点几分钟能准确地说出来。 当事人说的话他甚至可以一字不漏地复述。 我们采访了将近两个小时,他放在桌子上的茶一口也没喝。
78岁的他还去百色地区扶贫。 他笑着说:“我不是78岁,是39.5岁。” 自问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做不到。
三奇,头衔多得数不清。 陈开枝因为在“92南巡”期间接待了邓小平,所以被称为“首席接待官”。 因为解决了很多飞机事件,江泽民被称为“疑难病症解决专家”。 他去广西扶贫,百色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好人陈开枝”的牌匾,他因此被选为“全国扶贫冠军”。
广州市就业期间,啃着别人不敢啃的硬骨,为广州市民管理“一山(白云山)一水(珠江)一站(广州站)”,被称为广州人民的“打工”和“平民市长”。 干部私下开玩笑,随陈开枝,累得谁也不知道。
陈开枝获得的荣誉称号还很多,一张纸一定写不出来。
更令人吃惊的是,作为政府高官的他,在位期间成为了“明星”,很多人为他写歌、写诗。 为了篇幅方便,本文不再赘述。 有趣的是可以翻看《开枝印迹》一书。
四奇,广东的生活历史。 1964年大学毕业后,陈开枝直接分配到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就业。 从那以后,他基本上在广东省委和广州市政府工作。 毛泽东以来,历届中央领导人来到广东,他被看有缘,历届广东省党委书记,他都有工作交集。 这使他看到了很多大人物,目睹了许多历史时刻。 陈开枝叫广东的生活历史,应该没人有意见。
陈开枝对广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对邓小平有特别的感情。 1992年,邓南巡,他参加了前台和安保工作。 在他的努力和协调下,突破了“不报道”的要求,邀请媒体记者记录珍贵的历史片段,传达伟大的声音,为改革开放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这次的经验,对陈开枝来说意义重大,他说:“我在与他的老人相遇的11天里,最大限度地重建了我自己。” “老人给我留下了人类的钥匙。 》他把这一切记在了他的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一书里。 这本书是历史的记录,也是老共产党员的声音。
陈开枝自己有“符号论”。 他退休了。 作为公务员,我的工作责任可以划句号。 这个句号是圆的还是平的,要人民群众评价。 但是,作为共产主义者,为了为人民大众服务,我的人生永远不会打句号,直到生命结束只有逗号、分号。
俗话说家里有一老一宝,但在记者看来,陈开枝是中国的珍宝啊。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标题:【财讯】奇人陈开枝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1301.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