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书:让古老的少数民族戏剧焕发生机”
本篇文章830字,读完约2分钟
编者按:少数民族戏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与快速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目前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与快速发展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如何保持民族特色、如何跟上时代步伐等问题。 12月7日,全国政协召开两周协商座谈会,并就此举行协商座谈。 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认为,让古老的少数民族戏剧充满活力。 特辑王全书的发言如下。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戏剧在继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充实民族群众精神生活、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集中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为了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望,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目前,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快速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结合对蒙古剧的实地调查,谈几点意见。
与其说蒙古剧是新剧种,不如说是古代剧种。 建议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发掘和探讨蒙古戏曲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梳理其沿革、流动、传承、兴衰,揭示蒙古剧根基丰富、源远流长的老剧种庐山真面目。
二、蒙古剧有广泛的院团基础,完全可以精益求精,做优。 调查表明,许多乌兰牧骑演出团体对歌舞说唱等综艺节目充满信心,不仅游刃有余,还能演出大戏,因此提供了可以依托具备条件的乌兰牧骑,有计划地组建蒙古剧演出团体的重要启示。
三、尊重蒙古剧的要素和特色。 蒙古剧带有歌剧的味道,兼有歌舞剧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些正是其优点和特征。
四、对蒙古剧等少数民族罕见剧种,应采取更为特殊的保护扶持政策。 对蒙古剧等具有独特点或唯一性的少数民族剧种,除执行国家、地方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外,还在经费、建设、人才培养、“剧本不足”的处理、理论引领、扩大研究、培养观众群体等方面,制定更有力的特殊政策,加强观众群体。
标题:“王全书:让古老的少数民族戏剧焕发生机”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3841.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