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梁思成而来,却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本篇文章2471字,读完约6分钟
第5篇“不可能的变化”
《东北大学建筑系首届学生毕业贺信》梁思成
什么是建筑师的事业,直接上是建筑物的创造,为社会处理衣食住三者中居住的问题。 间接来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的反射镜。 ……建筑这个东西,比不上其他艺术,可以谈空玄理处理,他和人生关系密切,处处与实用并行,不能脱离。
1919年,梁思成,18岁
1919年,梁思成18岁,是清华学堂的叱咤人物。 他被校刊聘为美术,担任学校乐队领队和第一小号手,出版了几部翻译,还获得了运动会跳高冠军。 受父亲梁启超的影响,梁思成在五四运动中成为清华学生的导师之一,带领同学与军阀政府作战。 留学美国回来后,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系,享年27岁。
2019年,徐腾,32岁
徐腾《一席之地》演讲视频:我来自清华大学,现在也是博士生。 我在学习建筑学,但是现在通过国家级注册还没有申请建筑师。 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青年还不是学者。 我最喜欢全国各地的热闹 ……
徐腾正在演讲
徐腾,32岁,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 他那一年用30分39秒的演讲录像点燃了微信的力矩。 而且受欢迎的是动画的关键词“奶奶庙”。 这在大众眼里是一座不随大流的另类寺院。
徐腾《一席之地》演讲场景: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个人。 我很佩服五体投地的“神仙”。 绿色的衣服“神仙”手里拿着东西,开始以为是手杖,走近一看,是方向盘。 大家明白什么意思了吗? 车神……
在老奶奶的寺庙里手握方向盘的“车神”
徐腾自称“热闹的注意家”。 他的演讲迄今为止看了近2亿次,那是“云提醒”。 面对实体陌生人,他再三犹豫。 这次采访最终实现是因为许腾没有看过广播电台的内部结构。 他坐在录音间,伸手触摸布满吸音小孔的墙壁,自然地。
徐腾:大一的时候,我们老师问,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我看了房子之后,我感觉不一样。 这是什么我现在不能说的感觉。
记者:但是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
徐腾:是的。 是我的真实想法。 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13年了。 看到不同的房子时,或者环境之类的,有天然理解的欲望。 去看看,摸摸看。 去看一会儿房子,感觉自己身上浸着什么东西,味增……那感觉很好。
徐腾似乎是为建筑而来的,但他绝不是考试的材料。 高考三次,从湖北荆州去了重庆。 研究生入学考试又考了三次,终于去了清华。 他合格的理由是执着,没合格也是执着——比如,他到最后都没有被“鸡兔同笼”的问题所说服。 鸡是鸡,兔子是兔子,怎么放在同一个笼子里?
徐腾:世界多而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世界是浅层次的、局部的,我们需要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想成为研究生,但是老师认为你还应该出去,认知更广阔的世界。 你去同济还是清华? 当时对古建筑最有热情,所以对着梁先生说,我要去清华。
上清华是许腾作为建筑系学生的至高宣言。 考试之前,他去了李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即之际,四川李庄,流亡途中,贫困与疾病交织的梁思成正在焦土上思考重建家园的方法。 他写信给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李琦,提议设立建筑系,第二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正式入学。 这是大略的“迷信”,更是敬意。
梁思成在测绘善化寺普贤阁斗拱
徐腾:我去过李庄。 他们是当时避难的地方。 在他的桌子前装扮了他的照片。 他们有条件去美国。 很多人不知道古代建筑的测绘其实很辛苦,老师为这个事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和心血,所以必须敬佩。
吃苦靠忍耐,但不求理解。 在徐腾的介绍下,网民们首次认识到了看起来荒诞的民间建筑。
徐腾《一席之地》演讲场景:古典文化重视审美,但民间很多东西,却没有这种使命感。 我想在艰苦的生活中尽量给大家提供消磨时间,或者在精神无力的时候提供心理安慰。 古典文化重视克制,而民间文化正好放松,需要热闹的场面……
古建测绘中的徐腾
时光易逝,一点点的代价和心血在一百年左右其实没什么不同。 清华屡败屡战的三年里,徐腾和几个同学排着队游重庆,勘测民国建筑,留下了宝贵的数据,其中一座建筑后来被拆除。 他对建筑感兴趣,不仅是建筑,还是煎饼店,感兴趣就笔画,黑白两色,简单切中要害。 徐腾后总结,自己真正爱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建筑和人的关系。
徐腾的手绘
徐腾:两兄弟做船,准备游三峡。 两兄弟用业余时间去废品回收站买材料,花了十年建造了这艘船。 然后我正要去三峡游泳。 哥哥病了,船也搁浅了。 他一个人住在那艘船里。 其实船上跳蚤很多,卫生条件确实不好。 他无所谓,连鞋也没穿,在那里乱跑。 每天下午,哥哥来和弟弟下午,晚上回家。 之后,河流的维修工作被拆除了。 这两个人围着这艘船,三四十年的这样的生活经历又很有趣。
徐腾写道:“在城市的角落,产生了人与土地最原始的温情,建造房屋、种田,这是他们在机器轰鸣的城市深处,喃喃自语。” “为什么我每天笑着睡觉? 因为这个世界很有兴趣! ’柔软和粗糙是徐腾的两面。 他几乎没有世俗的担心——三次高考、三次考研的人,当然也没有世俗的担心。
田野调查中经常“上屋揭瓦”
徐腾:我觉得任何标签都会限制你对世界的认识。 我希望自己更广阔。 当然每条路都有风景。 对我来说,我想看越来越多种类的风景。
徐腾在野外调查中的自拍
在多次田野调查中,徐腾以不同的心境想象过。 100年前,梁先生在兵荒马乱中寻找古建,如何在被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攀登寻找,如何乐于发现斗拱、雕像? 站在塔顶,俯视脚下,过去苍茫,来路漫漫。 是最不能变化的人,在音调之间,不能变化。
徐腾:我没有被任何人改变。 只为了自己而改变了。
邓中夏,25岁; 朱自清,21岁。 梁思成,18岁。 周培源,17岁……100年前,在划时代的“五四”运动中,一群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打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号,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先驱。
“用青春的我,创造青春的家庭、青春的国家、青春的民族、青春的人类、青春的地球、青春的宇宙”。 回顾百年,传达了青年的使命和负责的工资。
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之声发表了特别企划《青春百年回响》。
标题:“他为梁思成而来,却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011.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