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科考船今天返航青岛”
本篇文章885字,读完约2分钟
中央广播电台7月14日消息(记者王伟)根据中国之声《中广情报》的报道,在完成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务后,“大洋一号”科考船于今天返回青岛。
大洋一号的科学考察船,于去年12月12日从青岛返回后的216天内,在航程30957海里,顺利完成第39次科学考察任务后,将于今天下午2点返回山东青岛。 第39航次具体分五个航段执行,其中前四个航段是位于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化等调查。 第五航段是在中印度洋海盆开展深海基础资源调查的,本航次是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西南印度洋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后开展的第四次大洋航次。 按照工程勘探的要求,开展海上勘查,考验下一阶段硫化物勘探技术的装备,是本航次的重要优势,也是我国大洋科学试验勘查工作模式的重要创新。
本航次取得了丰富的资源成果,如完成了西南印度洋合同区26个地区的综合异常工作勘探和地质抽样调查工作。 在西印度洋合同区的5个区域内环中确定了硫化物矿化异常的分布位置,首次利用中深钻孔技术在玉皇热液区确认了硫化物矿床等。
据悉,本航次执行期间,中国有2艘科考船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作业。 大洋一号船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向阳红十号船”正在西南印度洋同步作业。 两艘船为了相互补充、支持,各发挥多船作业的特点,提高了调查效率,是本航次的一个亮点。 这次有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和同济大学等33个机构的139名取证队员参加。
问题: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的“心脏”守护者“大洋一号”涡轮部有11名船员,他们需要全天候在机舱内的集中管理室值班,确保“心脏”的健康跳动。
1日上午5点04分,在距离北京1万公里的西南印度洋,中国科学调查船“大洋1号”迎来了年的第一条阳光。 船行海域多云,当天没有标准意义上的“日出”,但朝阳通过云层在天空映出了鲜艳的橙色。
问题: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海上新年张金玉被“大洋一号”誉为“最勤奋的女科学家”,每天8点到达实验室,一般晚上11点左右才返回船舱。
标题:““大洋一号”科考船今天返航青岛”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020.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