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因"托梦"挖出"鱼泉" 汛期泉中大量涌出鱼”
本篇文章1388字,读完约3分钟
主人把打捞上来的鱼放在鱼塘里。
游客参观鱼泉。
重庆晨报记者吴国富报道
“距离这次涨水不到6天,池塘里就涌来了约500多斤的鱼,预计能卖4万元”昨天下午,巫溪县宁工厂古镇鱼泉家的女主人杨丹说。 从昨天下午开始,将近一千名游客涌进她家,观看今年的“第一捞”场面。 央视《进入科学》栏目也在她家拍摄。
当地人说,汛期捞鱼卖钱的“聚宝盆”已成为巫溪县神奇的景点。
有点科幻
每年汛期都会涌出鱼来
杨丹家位于大宁河边的宁工厂镇工人街1号。 现在,她和丈夫李贤慧管理着这个“天然聚宝盆”。 这个鱼泉是公公李常权2008年挖出的,每年4月至9月在汛期相继涌出大量鱼类。
“今年涨水晚,6月15日首次涨水,家里13米深的鱼泉开始在池塘里出现很多。”杨丹说,家里的鱼泉其实是大宁河的暗河。 他们在自家下面的鱼泉里建造了三个池塘,春夏汛期分别从出水的石缝里涌出。 最多每天有近500斤的鱼涌出。 一次的涨水行情,几天内最多可以收获1000公斤以上,最多的卖了12万元以上。
鱼泉出来的野生鱼大多是两两左右的云南鰤鱼,市场售价为80元/斤。 有少量“哑巴鱼”(裂腹鱼),售价100元/斤。 杨丹说,目前这些鱼卖给附近的村民和游客,到了汛期,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参观,每人领取5元的门票,这个鱼泉每年会给家里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入。
有点好奇
近千人来看《第一打捞》
“去看鱼泉涌鱼的场面不是免费的,每人收5元的票。 ”。 杨丹说,屋基下面的鱼泉很窄,而且就算有客人来也要管理、接待,所以收5元的票不贵。 从20日下午开店到21日中午,鱼泉接待了900名游客。 多个慕名离去的游客说:“这是一件罕见的事。”
据介绍,原来很穷的李家,这几年依靠这鱼泉,盖房子,买车,家庭富裕了。 杨丹说,从鱼泉涌出的野生鰤鱼是冷水鱼,生长周期长,肉质鲜嫩,肥腻,味道非常新鲜,很多游客希望能品尝到她家最新鲜的野生鱼。 她家今年计划筹集200万元,下半年建成“神奇鱼泉”农家乐。 现在,设计、计划已经完成,将这个鱼泉在宁厂古镇和盐泉并列为有名的观光地。
杨丹说,自从7年前发现鱼泉后,她的家在汛期成为了旅游胜地。
有点八卦
鱼泉来自老人的梦想
据说发现鱼泉的过程也充满了魔法。 李常权老人回顾说:“2008年10月的一个晚上,他做梦,要求有人在房子下面挖洞致富。” 相信这个梦想的老人找到了女儿,借钱挖洞。 当时,家人害怕挖房子,所以女儿和儿子都不同意。 但是在父亲的再三催促下,最后家里不得不借了5万元拿去李常权。
李常权雇人在屋子下面挖了一个13米深的大洞,当时什么也没挖。 担心挖出来的儿子李贤慧只能和父亲一起挖。 有一天,李贤慧自己挖洞的时候,突然水出来了,从石头缝里出来了很多鱼,父子俩都很高兴。 之后,经过渔业部门的现场调查,认为鱼泉涌出的地方是云南盘青花鱼。
据说当时捞的鱼一点也不能吃。 据林业部门分析,这应该是偶然挖出暗河鱼群通道,改变了原来暗河的鱼,从鱼泉涌出,多年来给农户带来了意外的财富。
据当地老人介绍,解放前在宁厂古镇发现了鱼泉,当时人们用筲箕捕鱼。
信息链接
信息链接
云南鰤: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重庆、湖北西部等地。 身体长高了,头有点扁。 胸平,背鳍后侧平。 吻的口感不好。 体长80mm,生活在砾石底质,在水质清澈的缓冲环境中,食用附着在石面上的生物。 (来源:重庆早报)
标题:“老人因"托梦"挖出"鱼泉" 汛期泉中大量涌出鱼”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160.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