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本篇文章3579字,读完约9分钟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要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的要点建设大学。 学校位于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校区由光华校区、柳林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300亩。 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着名的“园林式大学”和“全国绿化示范单位”。
的原名四川财经学院,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财经大学之一。 1952-1953年经过两次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由西南地区17所财经大学、综合大学部分院系合并组成,汇聚西南地区财经教育专家和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陈豹隐、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汤象龙。 的前身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公学。 前身大学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成立于1925年,1938年迁往杜甫草堂西侧兴办光华大学成都支部,因此光华校区校址被称为“光华村”。 2001年,学校在光华校区以西的柳林镇征地建设柳林校区,面向新世纪新建了现代化的大学校园。 学校建设初期由国家高等教育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 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 2000年,学校因独立建设直接受教育部管理。
在长期的学校实践中,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献身于教育事业,培养和弘扬“经世济民、勤政”的西财精神,继承“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学校教育培训,“激励精神图强、团 已建成国家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流中心。 截至目前,已有66项教育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成果奖,35门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 2004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从业水平判断,获得“优秀”,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高校先进行列。
学校已经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以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迅速,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是国家级积分学科。 金融学(含保险)、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公司管理、统计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经济法学、人口学等12个学科是省(部)级积分学科。 目前,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建设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等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拥有35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2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4个硕士学位)、31个本科专业,设有26个学院(中心、部)等教育机构。 拥有西南地区首个工商管理硕士( mba、emba )教育基地和全国首个注册会计师( cpa )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 mpacc )、法律硕士( j.m )和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考试事业单位。 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全国金融系统外国候选人外语考试( bft )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外国培训中心”。 国家“211工程”专业建设包括“金融科研实验中心”、“会计电算化”、“统计分解”等几个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校反复举办“学术兴校、科研强校”,逐一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的特点,着力研究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形成了繁荣经济科学、服务金融事业、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 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要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8000余项,完成4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以及有重要影响的横向应用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 教师和研究者出版的成果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 学校出版社连续6年3次获得国家信息出版局颁发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先进高中出版社”。 《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被列入国家信息出版局“中国期刊方阵”和“双效(也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入选“教育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 《财经科学》是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 两刊均连续三次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开展了以“光华讲坛”为代表的系列高层次学术研究,举办了高层次学术讲座600余期、文化素质讲座400余期。 学校和医院还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和课外创新活动。
截至目前,学校教职工1400多人,其中教师880人,教授160多人,副教授270多人,博士生导师近100人。 教师中1人获得国家“教育名师”奖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人事部“百几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 “十五”期间引进高素质教师近200人,其中出国留学回国人员31人。 聘请了400名国内外经济学家、银行家、公司家担任我校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359人。 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936人。 硕士研究生4423人,博士研究生998人。 此外,还有海外留学生、港澳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万人。 自创立以来,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3万多人,其中金融专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及在金融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 各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险、证券、工商公司、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多名毕业生已成长为中国金融、经济部门和各行业的指导和业务骨干。 一名学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林证券等国外知名机构工作,在国外大学任教。
长期以来,学校以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和目的,进一步增强融入国际的意识,实施了引进国外智力、扩大派遣、扩大交流与合作、增加留学生等措施,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金融论坛”、“海峡两岸会计、统计、金融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大型学术会议,在全国和国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与美国甲骨文企业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杰华保险企业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澳大利亚安盛国卫集团企业合作的“中国保险经纪人培训中心”、与日本精算师协会合作的“西南财经大学日本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 与德国西门子企业合作的“西门子-sap工商管理新闻中心”、与美国纽约人寿国际企业合作的“纽约国际”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建设“支付结算研究中心”,与华晨控股有限企业合作“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比寿” 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企业、台湾光华教育基金在本校设立了“太平洋-光华保险教育基金”。
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1996年学校党委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获得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誉称号。 2003年获得“全省SARS防治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3个班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团”称号,2个团总支被授予团中央“红旗团支部”称号。
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学生住宿条件好。 学生食堂是四川省高校的模范食堂。 图书馆藏书文献已达到200万册(含电子书),现有各类型和自建数据库45个,学生平均图书馆面积在下属高校中排名第一,文献资源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 中国金融数据中心使用美国甲骨文企业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密歇根大学提供的数据应用,收集近20年的国家金融数据,建立金融学科门户网站“中国金融新闻港”,为中国金融研究和教育服务的综合金融报纸 学校建立了先进的网络教育环境、教学资源库和集成化的综合管理新闻系统,校园网光纤到户,网络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整体新闻化居全国财经类大学先进水平。 体育设施齐全,建成体育馆、3个标准田径场、57个球场、2个标准游泳池。
新时期,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快速发展观,以内涵式快速发展为主题,转变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科学管理,改善学校条件,保障构建和谐校园,到2010年初步建设财经学科实力强、特色鲜明、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大学,建成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
标题:“西南财经大学”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458.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