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溯两千年 同饮桂花酒”
本篇文章840字,读完约2分钟
中秋节是中国各地流行的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节日,农历8月15日有时间。 以秋天的七、八、九三个月的中旬命名。 有些地区过了中秋之兴还没结束,有些地区在十六夜狂欢。 它的名字叫“追月”,也就是“十五之月,十六之最圆”。
吃和喝是节日永恒的主题。 除月饼外,中秋节还有喝桂花酒的习惯。 中国人喝桂花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周期。 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吟诵道:“玫瑰肴蒸兮,桂酒兮椒浆。” 另外,《九歌东君》中还说:“操纵余弧反转坠落,协助北斗酌量桂浆。” 桂酒和桂浆,都是原始的桂花酒。 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唐代诗人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记载善造者的暑月极其美丽。 所有的酒药,不夺走它的味道,不沉桂之烈,楚人所谓的桂酒花椒膏者,都必须知道它是酒。 到了明代,制作桂花酒的技术提高了很多。
制造桂花酒的桂花,又名丹桂、桂花、九里香,是开在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上的丛状花,常见品种为金桂和银桂,前者的花为金黄色,后者的花为白色。 清代的《北野抱瓮录》说:“花香者,不能兼得清高或浓,但桂花清能洗尘,浓则通远,开放,隔壁墙的别院听不到。 ”。 可见桂花香是多么吸引人。 正因为如此,历代诗人都有多首咏唱。 就像杨万里的诗云一样,“有一点广寒香,吹得满山都是”。 宋之问诗云:“桂子的月亮落下,飘在天香云外”邓肃诗云:“清风一天来天阙,天下龙口水不香”吕声的诗云:“下月中种后,果飘在天香上”。 洪适诗云:“共道幽香闻十里,绝非芳誉亘千乡”。
更有“吴刚伐桂”的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桂树,高500丈。 西人吴刚因为在学仙时犯了错误,在月球上受到惩罚,把这棵桂树砍倒了。 但是,这棵树一边砍倒一边成长,总是不被砍倒。 一千年来,吴刚每天砍树,都很累,只有中秋节这一天,才能在树下休息,和人类团圆过佳节。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一句“吴刚问什么,吴刚刚拿了桂花酒”,就是来源于这个典故。
中秋节是中国各地流行的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节日,农历8月15日有时间。
标题:“上溯两千年 同饮桂花酒”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643.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