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事迹”
本篇文章160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广网北京6月8日电据中国之声《全国信息联播》报道,他既是歌手,又是志愿者,还是183个孩子的“父亲”。 他沉迷于观众,有足够的条件丰富自己的生活,但他倾家荡产,为孩子们花了数百万元的自己,却没有疾病和债务。
“我叫丛飞。 我来自深圳。 志愿者代码是2478。 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别人,我很期待。 ”。 这是丛飞留给世界的短而厚重的声音。 五年过去了,深圳“爱大使”丛飞的善言善举依然震撼人心,他的奉献和爱心依然打动着国民。
丛飞,本名张崇,1969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一个贫困家庭,初二学生被迫辍学回家。 然而,执着的音乐梦想让他不畏艰险拜师,终于考上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被著名歌手郭颂接纳为“门下生”。
1992年,张崇单独冲破深圳。 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 有一次,劳累过度的张崇倒在了草坪上。 醒来后,把名字改为“丛飞”,发誓“从草丛中飞走”。 后来,由于出色的男高音、模仿绝技等才能,丛飞开始在深圳崭露头角,迷恋上了深圳的观众。
义演中,让丛飞走上了“爱心之路”,并为此执着了一生。 1994年,丛飞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演出。 当时,观众席上坐着数百名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 小时候的痛苦经历,丛飞非常担心这些孩子的学业和前途,他当场捐赠了所有的现金2400元。 丛飞的慈善之路从此开始,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直到生命的结束。
在深圳青少年活动中心,记者会见了丛飞的好朋友刘家增。 记录丛飞慈善活动和生活点滴的摄影师告诉记者:“起初我怀疑他是一时冲动,但他的慈善热情丝毫不减,他的爱让我慢慢了解、尊重,最终完全感动了他。”
刘家增说,丛飞开始行善之旅时,他认识了丛飞,但开始改变对丛飞的看法是在1998年。 当时深圳团市委设立援弱基金呼吁捐款,丛飞为此多次义演,不但没有叫苦连天,反而捐出了全部收入。
2003年,刘家增和丛飞等人去贵州,这一行让刘家增“看到了丛飞在慈善上的疯狂”。 刘家增说,丛飞不仅将自己的钱分文不留地捐赠,还将借钱给同行的团友。 在丛飞行善的十年中,他收养和资助的孩子达到了183人。
“丛飞收养了这么多孩子,消费了几百万元,其实他的生活并不宽裕。 ”。 刘家增说,丛飞经常在收到演出费后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自己存不下钱。 丛飞家里有保险箱,里面不是现金和贵重物品,而是他资助的100多个孩子写的他的信和孩子们的照片。 丛飞和妻子女儿住在58平方米的房子里,家里唯一有价值的是旧钢琴。
善行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各种各样的理解,丛飞义不闻不问。 刘家增告诉记者,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急剧减少。 由于汇款时间推迟,一些受援儿童的父母对丛飞说了一点也不理解的话。 为了及时给孩子交学费,丛飞向好朋友借钱,在入学前发给孩子们。 孩子们终于能按时上学了,但他们不知道。 丛飞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为了还债,丛飞更辛苦地到处演出。 10年间,丛飞为助残、助学、救援所进行的义演超过400次,志愿者服务时间达到3600小时以上。
由于长期超负荷,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家人和朋友们建议住院治疗,但是为了省钱,丛飞只在门诊开了口服药物服用。 2005年5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 刘家增说:“当时,丛飞的妻子连住院所需的1万元钱也没有拿出,是我们几个朋友一起筹集的。”
丛飞仁爱的慈善活动也感动了社会。 为疾病丛飞捐赠1万元的年轻人说:“丛飞要用爱感动深圳,深圳人也要用爱温暖丛飞。” 2006年4月20日,37岁的丛飞不幸去世。 根据他的遗嘱捐赠的眼角膜给六个孩子恢复了光明。
刘家增说,丛飞生前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他用自己的生命高贵地演绎了志愿者的博爱和慈善。 “丛飞虽然离开了,但有数千万人参加了志愿者队伍,参加了慈善团体。 丛飞精神传递工资之火。 ”
标题:“丛飞事迹”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645.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