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本篇文章680字,读完约2分钟
人造卫星的概念始于1870年。 人造卫星是指发射到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在短期或长时间内运行的人造航天器。 那个运动符合开普勒行星运动的规律。 其轨道通常是聚焦于地心的椭圆,特殊情况下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 距离地面的高度因使用度而异,从数百公里到数万公里不等,通常在200公里以上。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轨道,人类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之间的新时代。
一颗卫星的设计和制造最先由前苏联著名的火箭和航天设计师科罗廖夫领导的实验设计局完成。 卫星由镀铬合金制成,重83.6公斤,外表呈圆形,直径58厘米,轨道较远的地方为986.96公里,较近的地方为230.09公里,每96分钟绕地球一周。 卫星上装有2台无线发射器,通过设置在卫星表面的4个天线,发射器不断地向地面发射最简单的信号。 全世界的多个无线电爱好者当时都收到了来自这个外部空的信号。 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运行92昼夜,绕地球运行1400圈,总航线为6000万公里。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的航天器,占所有航天器的90%左右,在科学、军事、国民经济全方位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以科学探测和研究为目的,天文卫星、观测卫星、地球物理卫星、大气密度探测卫星、电离层卫星等用于军事目的的是摄影侦察、巡逻、海洋监视、核爆炸探测、导弹预警、拦截等卫星,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是通信、导航、气
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道路,以及1964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1999年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的参加国每年10次
标题:“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802.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西安创业气氛正在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