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事迹”
本篇文章141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广网北京2月18日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省弋阳县人。 1919年夏天以优异成绩进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 这时,五四爱国运动之后,新思想、新思潮在中国广泛流传。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出版物,参加和组织学生运动,被选为南昌学联的负责人之一。 1922年7月,为寻求革命真理来到上海,同年7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3月,方志敏在南昌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兴奋地说:“共产党员——这是个极其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共产党员,我为什么感到自豪! 从那以后,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交给党。 ”。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先后担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农民协会秘书长。 1925年冬天,党组织派他回老家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4月,他以江西代表的身份前往广州参加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 在此期间,他首次见到毛泽东和彭湃,到东江、大埔一带考察农民运动。 1927年3月,他前往武汉,参加毛泽东、邓演达主办的粤湘赞鄂豫农户协会执行委员会和农民自卫军联合会议,先后与毛泽东、彭湃、邓演达、谭平山等13人当选为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 他完全赞同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中提出的思想和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下旬,他乔装贫困农民从吉安步行回到弋阳,担任弋阳、横峰等五县实务委员会书记兼武装起义总指挥,中共弋、横、德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员,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武装,准备暴动 1928年1月,他与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人和东北弋阳、横峰地区的农民起义,建立了东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 从1930年开始,先后任命了东北、福建、浙江、苏联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福建、浙江党委书记。 193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东北实际,创造了建立一系列建党、建军、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被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福建省皖赞边区,组成红十军和红十军团,方志敏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被皖南国民党军重兵包围,苦战2月有余,为7倍敌军所怀。 他率领先头部队出逃,但为了应对后续部队,冒着雨雪和危险推翻包围,寻找部队,但终于顺势应援,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 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查了方志敏全身,除了怀表和钢笔,身无分文。
在狱中,面对敌人百般的投诚和严刑,他正气、坚贞不屈、坚决,表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革命而死、死犹荣! 在恶劣的条件下,方志敏倾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有名的篇章。 他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饥饿、寒冷、危险、困难都不怕。 所有不能忍受的生活,我都可以忍受! 我可以抛弃一切,但不能抛弃党、放弃阶级、放弃革命事业。 我总有一天会丧命,我应该为了它们工作一天! ”。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是宇宙的真理! 为共产主义牺牲,为苏联流血,那是我们非常希望的! ”。 这些鼓舞人心、有力、感人的话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去世,享年36岁。
标题:“方志敏事迹”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5497.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