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蜀道难,今日蜀道畅”五位“交通长”共话交通70年巨变”
本篇文章2505字,读完约6分钟
中央广播电台7月6日(记者龙明洁) 5日下午在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举行中外新闻发布会,邀请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重大建设工程“指挥长”)宋神友、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道路养护管理处处长(农村道路养护“长”)曾云、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企业1人
7月5日下午,应国务院信息办公室邀请,5名“交通长”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畅谈70年来我国交通行业的巨大变化和成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龙明洁拍摄)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取得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进军。 在昨天( 5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五位“交通长”讲述了在各自领域感受到的成果和巨大的变化。
重大建设工程“指挥长”宋神友:中国桥梁已经走向世界
五位“交通长”首批重大建设工程“指挥长”宋神友,是深中通道总工程师。 深中通道是连接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海上通道,经国务院批准,是集“隧道-岛-桥-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世界级超市工程。
宋神友说,自己大学毕业后,正好赶上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他曾见习上海南浦大桥和广东虎门大桥,之后经历了21世纪以来中国桥梁创新和超越的大快速发展时期,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的飞跃发展。
宋神友指出,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上了自主建设和创新快速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完善的桥梁工业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的桥梁已经走向世界。 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大国,正在走向桥梁强国,可以为此感到自豪。 作为桥梁结构论者,我个人也感到非常自豪。 ”。 宋神友说。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者的代表,宋神友表示:“我将与所有参与者一起,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交通功能服务,竭诚使项目成为安全舒适、高质量耐用、绿色经济、和谐美丽的平安百年质量工程。”
“车长”常洪霞:“大一路”见证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
常红霞是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公司1路全国青年文明史号车长,被誉为北京公交“最美司机”。 年,她参加了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员工职业技能巴士专项”比赛,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女运动员,从中级司机直接晋升为高级司机。
沿长安街行驶的北京公交1路于1935年9月5日开通,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最先恢复运营的公交线路之一,担负着北京市民多年的历史记忆,被称为“大一路”。 人们通过“大道”之窗,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建设和改革迅速发展的所有重要历史时刻。 年10月22日,长达18米的新能源纯电动“中国红”车型在一路运营,成为目前众多国内外游客乘坐“大一路”访问北京的热门路线。
常红霞像数家珍一样回顾了北京公交系统的巨大变化。 公共汽车车辆从进口改造成卡车,到实现国产和科技领先。 巴士路线从二环到现在没有长途巴士化,直通山区的村村通、京津冀。 从多样性服务、社区专线、医生专线、商务巴士到合成定制。 支付方法是从月票、纸质票、ic卡到现在用刷码乘车。 她感叹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亲身感受到了北京交通的迅速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出行方法的便利和舒适。”
对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常红霞深感:“我每天在长安街上行驶,感受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在10米的车辆中获得了满满的感动和成长。”
船长”姜龙:数据反映了我国航运能力的飞跃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所属东海海巡执法总队“海巡01”轮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海事公务船。 年参与了马航mh370失联客机的搜索,年进行了“山治”的搜索活动。
作为“海巡01”轮的船长,姜龙说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船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我国虽然有能力建设万吨货轮,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我国自主建造的能够装载21000个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已经在世界各地航行。 从海事巡逻船的数量和种类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的巡逻船不到10艘,目前直属海事系统有海事巡逻船近900艘。 这两组数据反映了我国航运能力和航运安全监管能力的飞跃。
姜龙在现场表示:“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还有3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蓝色国土。 作为海事旗舰船的船长,将继续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的出行、保卫祖国的碧水蓝天效力。 ”。
“长”曾云:昔日蜀道今日蜀道不通畅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保护段长曾云介绍了自己家乡农村公路的交通情况,说:“我们江安县所有建设村都开通了农村便民小客运,设立了客运设施和配送物流基地。 全省6个县被选为“四好农村路”全国模范县,江安县是其中之一。 ”。
曾云表示,过去的四川交通“蜀道难登不上蓝天”,但现在的四川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加大力度,大幅度改变了一般道路。 路面改建为原有的碎石路、泥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 目前,公路养护事业趋向机械化、专业化,大大降低了事业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护事业的效率。
进入“往日蜀道难,今日蜀道畅”,行得通,四通八达的网络连通,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极大地便利了大众生产生活的移动,推动了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长万秋雯:中国已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海洋空立体救助互联网
万秋雯是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援飞行队的搜救机长,有10年海上搜救飞行经验,是中国首批女性搜救直升机机长之一。 迄今为止安全飞行了2200小时,完成了救助任务278件,救助121人。
万秋雯表示,她所属的这支队伍是一支专门从事海上救援飞行的国家队,担负着我国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救援工作的高度重视,救援队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装备越来越精良,人才越来越精干,救援技术越来越精湛。 目前,车队已通过专业海上救援打捞船舶200多艘,其中74艘专业救援船可以在较恶劣的海洋情况下开展救援工作。
说到救援队,过去的海上救援手段比较单一,只能用船舶救援。 由于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成立了4个救援队,从1架救援直升机迅速发展到24架救援直升机,救援基地也扩大到8个,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海洋空立体救援互联网系统。
标题:““昔日蜀道难,今日蜀道畅”五位“交通长”共话交通70年巨变”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5682.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