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改为突破口 浙江象山走出教育困境”
本篇文章1794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从“一校一教改”到“一校一课改”——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继续推进课改提高区域教育水平。
面对城乡、地域的差异,如何处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这是许多地方在深化教育改革时面临的课题。 对此,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回答以课改为突破口,通过“一校一教改”和“一校一课改”的持续推进,帮助象山教育走出困境,朝着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理念现代化迅速发展。
局长蹲下,校长的考核与课改的效果联系在一起
年前后,象山县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均衡,但城乡、地区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特别是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
课程有什么变化? 象山县教育局副局长奚际曹介绍,从2009年开始,象山县在地方层面推进“一校一教改”,提倡将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将教育创新权还给教师,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当时的课改变得迅猛,力量强大,决心大。 ”。 象山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海峯介绍,县教育局8个领导班子成员分为8个小组,亲自带队由局科负责人、教育研究员、名优教师和名优校长组成,蹲8个薄弱乡镇进行指导。
并实行财政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全县每年安排补助资金50万元,普高每年补助1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课程推广。
为了保障课改能比较有效地实施,象山县把校长考核、校长考核与学校考核、学校课改项目的效果联系起来。
“校长的评价有压力,也有动力。 象山县丹城二中校长张爱萍说:“对于用心学习的校长来说,越来越多的是动力。”
丹城二中于年提出课改,将眼球集中在课堂上,提出小班化教育。 年,该校凝聚了小班化“235”智慧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分层教学,改变评价方法,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体现了过程性评价。
“智慧课让所有的孩子都很关注。 ’张爱萍告诉记者,课改以来,该校教育质量提高,招生人数增加,新生从每年200人左右增加到360人。
凭借智慧,中小学和大学成对全部覆盖
经过三年的改革,到去年课改变得瓶颈了。 前三年关门自修,缺乏专业支持。 象山县大学和科研院所资源不足,怎么办? “滚出去,主动求救,借机取智。 ”。 胡海岭说。
年,象山县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签署了“象山县基础教育创新工程”合作协议,大学专家队伍与学校进行了配对指导。
在基础教育创新项目启动、全县学校课改热情空高涨之前,有6所普高、46所义务段学校自主申报课改项目,申报了几个项目的学校。
象山县教育局将这些课改分为课程设计与实施、阅读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等9个小组。 各小组由三方组成,使用“双教师模式”,杭师大教育学院教师提供前沿新闻和理论支持,县教育科研中心进行新闻联络和实践指导,学校校长和课改骨干带头实施。
此时的课改也正式从“一校一教改”转移到“一校一课改”。
“以前想不到小学和大学会合作”的象山县丹城五小校长孙忠心认为,该校有“至正德育微课程”和“小学绿色评价”两个课题,与杭师大合作,在学期初、中、最后,专家们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起到了功夫
胡海岭说:“高端智力的引进,可以说及时拉动了改革的关键时期,推动了改革纵深的快速发展。”
持续推进,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这是记者在采访“有趣、有意义”的象山时经常听到的话。 每三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成为了许多学校的内在要求。
象山县爵溪学校是一所以孩子迁徙为主的学校,整体生源综合素质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该校校长翁宗元介绍说,学校从年开始推进课改,开展“学检展评价”课程,以教师教育为主以学生学为主,以班级管理为主,以德育为主。
“通过课改平台,短短几年内学校德育工作有所提高,学生变得阳光,违纪的发生率降至零。 然后,也继续追赶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从原来的全县到去年进入全县前十。 ”。 翁宗元说。
“课改为建立基础学校企业品牌创造了条件和契机。 ”际曹说,课改实施后,农村、民工子弟学校来了,无特色学校独具特色,地域文化特征更加明显。
与其他地区的统一课改模式不同,象山县的课改项目由学校根据自身快速发展的诉求自主明确,许多学校结合地方原有的特色文化,如延昌小学的“海洋文化课程”、鹤浦小学的“手球精品课程”、象山港书院的“日新”
“现在,无论是城市、山区还是海岛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胡海岭说,原来的各个学校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经过课改,穿上了这些珍珠,成了璀璨的项链。 (记者:史望颖通讯员:姚俊)
标题:“以课改为突破口 浙江象山走出教育困境”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340.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