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一封迟到二十一年的家书”
本篇文章1346字,读完约3分钟
你可能从电影里,从书中,认识一个叫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 她以纤弱的质量率抵抗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也顽强不屈,英勇牺牲。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 她是普通的母亲。 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了家书。 这房子的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宁子,很遗憾妈妈没有对你尽到教育的责任。 母亲坚决进行了抗日斗争,所以今天到了牺牲的前夕。 妈妈和你生前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 你,宁子啊希望你快点长大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
这是1936年8月2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赵一曼在牺牲前夕留下的话。 日军审判资料记录的这套家书时隔21年传到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那里,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于1957年被解开。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的女学生之一。 1932年春天,儿子宁儿不到3岁,李坤泰被党中央派遣,从此音讯全无,留给宁儿,只有一张照片。 不久,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一个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了传说中的人物。 她领导群众罢工建立了游击队,多次对日军打击很大,因“红枪白马女政委”而闻名。
赵一曼的孙女陈红介绍说,父亲只知道他母亲是地下党,革命去了。 当时谁也不知道赵一曼是谁。 因为她去了东北之后,和家人没有书信往来。
1935年冬天,赵一曼掩护战友,不幸被俘。 得到东北抗日联军的消息,日军对她施以非人的酷刑9个月。
据赵一曼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赵一曼被捕后,敌人对她施加了各种酷刑。 比如吊着烤,扎竹甲,坐在“长椅”上,把烧红的烙铁扎在她的腿上的伤口上…。 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强,她什么也没说。 她总是不说,所以日本人杀了她。
“我最喜欢的孩子啊,妈妈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用实践教育你吧。 别忘了你长大后,你妈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母亲赵一曼在车里……”
牺牲的时候,赵一曼31岁。 在唯一留下的遗嘱中,赵一曼也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日军审判文件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观众中也有宁儿。 1957年,原东北抗联组织部工作人员到赵一曼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查验时,宁儿首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
赵一曼的孙女想起了父亲知道后悲伤地哭了。 他把母亲当作伟大的母亲,但心里不太难受。 所以,父亲后来甚至没有收到烈士证和抚恤金。 他认为那是用自己母亲的血换来的,所以他不敢碰那个证。
在得知赵一曼是自己的母亲后,宁儿特意去了东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用钢笔抄写了这本翻译成中文的遗书。
陈红说,父亲抄写后,用钢笔在自己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直到父亲去世,那三个字还留在他手上。
现在宁子也去世了。 这封写于1957年的信,传到了赵一曼孙女陈红手里。
陈红说,自己后来也成了母亲,对这个家的书感慨再多,不管祖母革命意志多么坚强,最后她还是回到母亲的身份,她最后不忘父亲她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她越来越多
发誓不为人造房子,过河渡海走天涯。 不仅男人都好,女人为什么也很坏? 不惜一切代价访问新的祖国,甘心为中华洒热血。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得旌旗红如花。 ——赵一曼《滨江述怀》
:谢露莹
标题:“重读抗战家书:一封迟到二十一年的家书”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798.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