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深圳口述史
本篇文章5014字,读完约13分钟
图|视觉中国
来深圳之前,我是海南文昌中学的骨干教师,待遇很好,但那时交通不便,遇到台风天,回广东老家坐几十个小时的车。 为了离家近,我于1984年在深圳教育局工作。 当时文昌中学是中国名校,深圳教育局领导一听说我在那里工作,就把文件发给深圳中学。 第二年,我带着家人来深圳,发现情况有点变化。 当时南山西丽正在建设西丽中学,市教育局安排我担任准备小组的领导。 据说学校位于西丽湖度假区的旁边,听了很高兴。 想象那是度假胜地,应该很漂亮。
来到西丽,我的心凉了一半。 没有大楼,没有水泥路,没有路灯,没有自来水。 周围只有3家店铺,卖扫帚、桶、脸盆等日用品。 早上七点,市场上农民卖蔬菜,卖肉,没有鱼。 吃鱼要去南头,宝安买。 市场九点半散了,家里来了客人也没能买东西。
没有自来水。那一年遭受了大旱。 我晚上下班回来,选了井水。 打来的都是黄泥水。 我用脸盆和水桶沉淀,去掉泥后,用剩下的水擦拭身体,即使洗澡了。
我刚来没地方住,后来住在西丽事务所的小房间里,然后搬到了企业的仓库。 那个仓库还在漏水,下着夜雨,醒来脸上充满了水。
当时的西丽教育还很落后,西丽居民大部分是小学学历,中学学历是凤毛麟角。 1986年,西丽中学正式招生,教室还没有完成,我只能向南头中学租两间教室招生。 第二年学校建好了,那两个班回来了,我又招了两个班。 就这样,西丽中学慢慢开始做了。 有初中部和高中部。
1989年,南头区教育局(现南山区教育局)缺乏主管教育教育教学的领导。 我在海南文昌中学担任过教头,后来在西丽中学出了点名。 当时负责教育的副区长黄水桂听了,来评价我。
他从“如何抓住中学教育”开始提出很多问题。 我以前一个为基础,前两个防止分化,前三个抓住质量,一直向他介绍各年级教育工作的优势。 我以前在文昌中学负责高考,所以应对高考也有经验,他提出的问题,我可以回答。 黄区长很满意,回去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报告,把我调到南头区教育局担任主管教育教学的副局长。
同年11月,南头区教育局下达了调动命令,两个月后,南山区成立,南头区教育局也改名为南山区教育局。
我到任时,南山区教育局主管的领域还是城乡结合部。 我们南山的人去深圳市区,说“去深圳”。 我们自己好像不是深圳人。 当时南山区有水龙头、南头、华侨城、西丽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的教育只有水龙头先进,华侨城略先进,南头比较落后,西丽最落后。 整个南山区的教育成绩在深圳经济特区是垫底的,开会时不好意思坐在前面,只能坐在后面。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把南山区的中高考成绩逼到罗湖、福田。 从1993年开始,我们在深圳市得了第一名。 到2002年为止辞职,连续10次夺冠。 1998年,我晋升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任务是带领南山区向“广东省第一个教育现代化强区”的目标冲刺。
我就职的第一份工作是促进南山各领域教育的快速发展平衡,这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南山区整体的教育成绩,不能有薄弱的学校和薄弱的地区,必须有四个领域。 首先必须改造西丽。 当时的西丽还是农村。
在此之前,我们几个领导班子都重视西丽的教育状况,投资资金。 我就任局长的两年内西丽投入了3000多万元。 这在当时是一项很大的投资。 我们在西丽的十所中小学修建了现代化综合教育大楼。 充实了西丽学校的教育设备。 例如配备计算机室,购买投影设备、电气教育设备,建设塑料课程等。 当时每年有2000万元以上的教育附加费,我至少投了1000万元以上。 有新的大楼、电脑室、电气教室、新的塑料课程,整个西丽学校都焕然一新。
当然其他学校也有意见,我对他们说:“不撒胡椒粉,集中财力做一件事,效果会很明显。 今年有他们。 我明年到你们。 ”。 他们也觉得有道理,什么也没说。
脆弱地区迅速发展,师资力量增强,整个南山教育平衡良好。 2000年,当时广东省教育厅领导来到南山区进行调查。 他问我:“李先生,南山区的教育哪里最落后? ”。 我说了,西丽啊,那边的学校就在二线铁丝网旁边。 我带他去西丽的白芒小学看。 结果表明,这一点毫不落后,比多所广东省中心学校好。 “南山区的条件可以参加教育强区了。 ’他说。
所以我有了口号。 现在看起来符合实际。 是西丽教育崛起的日子,南山教育兴起的时候了。 广东省在2007年、2008年提出了教育均衡的问题,我们早做了10年。
西丽地区的教育支援上升后,要立即提高我们南山区整体的学校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 我们有资格通过教育监督的方法,监督判断区所有学校,让基础薄弱的学校评定区一级,上升到市一级,申报到省一级学校。
当时我不仅兼任南山区教育局局长,还兼任南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监督室主任。 本来可以任命别的人来负责,结果我直接来抓这项工作。 当时整个南山区大约30%的学校是基础薄弱的学校,所以我们必须克服这个难关,使所有的学校成为规范化学校。 消除基础薄弱的学校是当时省规定的最低要求。
为了鼓励学校积极申报评级,我们的资金投入都是有重点的。 评价等级的学校,投入的资金至少达到数十万、数百万,对他们来说是动力,当时全区数十所学校在争夺等级。
除了资金,我们还增加了对教师资源等的投资,人才池战术是为了招募人才而提出的。 建设教育强区,如果没有任何人才都是空,这就像电脑操作人一样,学校需要优秀的教师。
当时我们招聘人才不拘泥于一格,只要高、精、尖。 如果没有地区限制,就没有必要是北京、上海。 从1994年开始,我们招募了十几名大学教授、副教授和博士。 有些人跟我说,你们这是大材料的小用。 但是我认为提高学校实力需要这样的小组。
为了使人才引进变得容易,找到南山区人事局的指导者,建议现在人才引进只有面试,有没有不做笔试的绿色通道。 我当时列举了6个条件:如果获得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奖项之一,就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
区人事局同意后,我们一年引进的100多名教师中至少有一半通过绿色通道进来,在那几年前后引进了400多名骨干教师。 他们大多成为南山区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对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等事业起着很大的作用。
仅仅重视应试教育的成绩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0世纪90年代,我们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竞争创教育的特色。
我担任副局长时,我们提出了德育、英语、艺术、体育、现代化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六大教育特色。 当时,我们教育的特色在广东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英语方面,我们成立了专业的英语训练中心。 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很多学生想留学,不会说英语。 外国语学校诞生了,很多深圳市民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 但是深圳市外国语学校只录取罗湖区、福田区的学生,不录取南山区是因为当时不能住在学校,上学太远了。
我们的孩子想学习英语吗? 1995年,南山区委区政府决定设立南山外国语学校。 这是深圳市第一所地区级外国语学校。 区非常重视,当时负责教育的副区长黄水桂还兼任了南山外国语学校的校长。
除了英语,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当时我们走在深圳的前列。 现代化教育技术最初被称为电气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录像、投影、计算机等教育手段。
1998年,我们南山区被省教育厅指定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新闻化实验区。 当时在中山市开会,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南山区教育局局域网、教育新闻数据库、中小学教育库,在全省率先实现“校通”工程。
教育新闻化最先进的是顺德,顺德据说当时全省有最先进的教育新闻化大楼。 我带我们教育局的领导班子一起去参观。 那栋楼一共十层,参观时发现自己的只有几层。
回来后,我告诉同事们,我们会赶上顺德的。 然后教育新闻化建设在全区展开,各校建设校园网络,与教育局联系,建立教育新闻数据库和中小学教育库,进行资源共享。 这才是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新闻化。
1998年以后,我除了上述六大教育特色外,还增加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大特色。 加上这三点是为了适应新形势,根据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创新。
以环境保护教育为例,21世纪是环境保护的世纪,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也提高了,所以我们开设了这样的课程,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 这九大特色后来受到省教育监督小组的好评。
不仅仅是教育的特色,教育体制和课程的复印件也要与时俱进。 这就是我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教育改革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历来流传下来的政府运筹学单一模式。 我们开始了五种新的学校运营模式,即公益性集体学校运营、国有民办、私立学校运营、国有共同学校运营、中外共同学校运营。 此后,白石洲中英语学校、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小、北大南山附属中小、深圳南山中加学校等名校陆续定居深圳,增强了南山区办学的活力。
课程改革是改革教科书和课程。 因为教科书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过去,旧教科书全国统一,没有特色,而且很多复印件都旧了。 我注意到海外课程很灵活,既强调书的知识又强调实践能力。 所以我推进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不能单独强调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000年,我们保存了语数英三门主科,把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整合为文史课程,把物理、化学等课程整合为理科综合科目,使课程不怎么细分。 合并后校本课程也开设了,每个学校都可以自己编辑乡土教材。
当时找一个能教校本课的老师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训练老师。 学校要编辑教材,工作量不少。 幸运的是,那几年我们通过人才池战术引进了教育精英。 我们宣传课改理念的副局长贾非是课改专家,在课程改革方面发挥了出色的作用。
我们还招募了教兰金仁外语的大学教授。 起初,有人说我们叫大学教授也没用。 事实上,他在我们这里如鱼得水,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来后,首先在南山外国语学校担任校长,我带他去香港、新加坡等地考察双语教材。 以此为参考,他自制了南山区的儿童智能英语教材。 这本教材后来在全国各省和北京的学校订购了。
即使教材很好,当时也有点担心。 毕竟,这些学生打算将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其他区都使用全国统一教材。 我们使用自编教材,担心他们的考试成绩比不上别人。
2000年南山区成为广东省课程改革实验区,2001年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 广东唯一的家成了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4年,我已经退休两年了。 教室来让我高兴,我们进行课程改革培养的这群学生说,高三用的复习材料都是自编教材,在深圳市各区高考中成绩第一,上线率、要点率、本科率、大专率都是深圳市第一。 这证明了我们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
2002年,南山区被评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
从1998年开始,我们为了增强南山区的教育综合水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做铺垫。 在资金投入方面,我们有三个基本投入。 第一,资金投入倾向于晚一点的地方。 第二,倾斜于判断的学校,如果学校必须评价等级,我们会提供足够的资金给它增加设备。 第三,窗口学校是我们的门,要经常来参观,适度投资学校。
南山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有资金。 我们教育局还有教育附加费,一年有2000万元以上。 我们在三个大体上协调,不撒胡椒粉,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效果明显,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
2002年1月,由广东省政府监督领导和各地级市抽取的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广东省教育强区判断团来南山区监督判断。 后来区领导和我说,监督组对我们的评价很高。
事实上,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历代南山区领导人对教育的支持密切相关。 能在我的任用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南山区教育局的领导班子共同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南山区教育局历代领导班子都是教育出身,市教育局认为我们南山班团结、创新、开拓,而且比较稳定。 刘瑏铽、赵祝武、曾建中、刘迅等老同志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是南山区教育局的四朝元老。 走这条路的历史我很清楚。 作为南山区教育的开拓牛之一,我对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感到满意。
本文摘选自《深圳口述史1992-2002·中卷》、深圳市海天出版社、年8月版
请关注海天出版社的公众号,了解越来越多的美文新闻。 (本文来自澎湃情报)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标题:【财讯】深圳口述史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1382.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财讯】丹华资本的区块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