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淮南潘阳水上漂浮式光伏让采煤沉降区成水上发电站
本篇文章1786字,读完约4分钟
“这里以前煤炭开采造成环境污染和地块塌陷严重,我们的祖先住在这里,靠捕鱼为生的人们不得不搬到附近,另谋生计。 太阳能发电站建成以来,这里的环境日益改善,我们还可以回去捕鱼。 太阳能发电站建成时,我在这里每月领了5000多元的工资。 现在我是电站的搬运工,每月领4000元左右的工资”。 8月16日下午,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居民李金超夫妇一边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展示刚来的大鱼,一边高兴地说。
满意的收入使李金超夫妇露出满意的笑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影
李金超夫妇和其他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位于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刘龙村,目前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建设生产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国家电投入安徽淮南潘阳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由吉电株式会社和太阳能电源株式会社合作开发建设,于去年9月开始建设,同年12月下旬完成了升压站的受电和首次光伏发电机组的并网。 截止到2005年7月末,累计发电量为5570.67万千瓦时。 而且建设部门重视能源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使这个项目成为当地美丽的旅游景点,地区可以进行家禽养殖业,带动当地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电投吉电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新能源企业总经理王浩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两淮采煤沉降区水面建设光伏项目,管理沉降区水域,且比较有效地利用该地区土地空之间。 与以前传来的光伏电站相比,浮游式光伏电站将光伏模块安装在水面悬浮体上,具有不占有土地资源、减少水量蒸发、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水体对光伏模块和电缆的冷却也比较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
水上光伏项目照亮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快速发展道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影
淮南位于安徽省中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素被称为“中州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食仓库”。 丰富的煤炭资源使淮南产于煤,死于煤。 随着煤炭开采的进展,一个个凹陷湖从陆地上升起,表面互不相连,曾经成为困扰当地快速发展的重大课题。 淮南报道溃湖面积相当于100西湖。 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如何解决这个资源型枯竭城市快速发展的课题? 光是照亮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变革之路之一。
王浩认为,国家电投创新应用“光伏+”模型,立足于该区域水深10米多,难以用水泥桩方法铺设光伏板的实际立足,提出了水面漂浮的大胆设想:持续耐用的浮体材料、标准发电 风浪流模拟计算、悬浮方阵的自适应水位锚固系统、变频器升压浮台的稳定性提高、确保高可靠性接地系统的安全…来自用地。 项目建设投产,将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变为今天的“水上发电厂”,为两淮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示范基地的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并为今后浮游发电厂的国内宣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成熟的技术处理方案。
“项目由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明确作为对水面光伏设备可靠性、性能进行浮台承载能力和采用寿命等课题研究的试验基地。 ”。 王浩告诉记者。
王浩(右)介绍了项目的情况。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影
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吉林省内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东北地区唯一以电力、热投资和生产运营为主业的上市企业。 近年来,走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路,将风能、太阳能作为领导公司变革快速发展的“车辆两轮、鸟两翼”,从单一火灾中提供风、光、供热、销售电、气电及发电厂服务等综合能源 快速发展布局从吉林省扩大到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江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广东等23个省(市、区),新能源总安装容量256万千瓦,占企业总安装容量的38%,“十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称,目前水面浮游光电厂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 安徽淮南潘阳悬浮式光伏项目是吉电股份有限公司“北稳定西征南扩”清洁能源战术布局的重要环节。
水上光伏项目重视生态效益,以前的塌陷区也开始水草肥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影
采访结束,夕阳西下。 附近有鹭鸶飞,鱼鸭游,远处有一排光伏模块形成巨大的方阵,吸收太阳能量,光伏板下鱼快乐地徘徊着……随着项目建设的迅速发展,未来这里是水上之光,未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标题:【财讯】淮南潘阳水上漂浮式光伏让采煤沉降区成水上发电站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1530.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