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农村“大喇叭”又响起
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农村的“大喇叭”又响了
雷汉发
河北肃宁县南庙村的68岁老党员袁二轮,这几天听着“大喇叭”入迷了。 每天晚上11点45分,村子里的“大喇叭”准时响起,“党的声音”、“惠民政策”、“农时话农事”等节目轮流开始,袁二轮听到了美丽的滋养。
“好多年没听到这个‘大扬声器’”,在袁二轮的记忆中,长期以来,乡村生活都在‘大扬声器’的声音中度过。 “那时的‘大喇叭’是我们农民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新闻的重要渠道,如果每天不听,心里就像缺点一样。 ”。
如何把党的大政策方针、国家的富民政策、推进农业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广到千户? 沧州市委书记杨慧认为,农村广播作为乡(镇)村一级的推进载体,可以发挥更接近大众、面向大众、推进大众、动员大众等其他媒体难以实现的作用和特征。
于是,经过广泛的调查,农村的“大扬声器”的快要消失的声音再次被唤醒了。 沧州市以前播放过“大喇叭”广播,通过技术的提高、模式的创新、文案的定位,应用连通专线、计算机软件、u盘媒体、无线互联网等方法,由各乡镇统一操作“点对点” 全市170多个乡镇党委和5700多个村的大喇叭广播,建设在传达党的好声音的“喇叭”、密切党群干部群关系的“连心桥”、农民群众致富致富小康的“新闻站”,建设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
为了不使“大喇叭”广播“重服务、轻诱惑”,沧州市始终把传达党的声音作为大喇叭广播的第一功能,保证党的声音在广播时间和频率方面绝对占有重量。 并且,充分尊重基层大众的主体地位,多次开门活动,把舞台交给大众,把广播交给大众。 村里的“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农村财富领袖、道德高尚的人、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农村代理员交替出场,争相发出声音,原封不动地传达党的声音,在此基础上,“地方语言”、“人民语言”解读政策,真正让大众理解、记忆。 另外,纪委监察、农林、气象等部门积极对接,更直接、更迅速地贯彻政策推进。
刻下乡愁的“大号角”,每天回响在农民的耳边,也渗透到农民的心中。 沧县吕楼村党支部书记戴云安说,虽然现在家家都有电视,家家户户都能上网,但村里真的很少有人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有了“大喇叭”,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能听得很清楚,不仅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能在潜在的默契中提高村民的文化知识和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立足于建立长期机制,沧州市完善了“大喇叭”广播平台的管理方法。 各乡镇中心广播电台通常由党委组委会或推进委员担任站长,选择政治素质高、责任感强、有一定文案基础的员工担任广播人员,具体负责广播文案的采集、选定、公布及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工作人员。
标题:【财讯】农村“大喇叭”又响起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1830.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