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央行规定人民币计价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20万
本篇文章1969字,读完约5分钟
12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大宗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第3号,以下称“管理办法”。 ),将大宗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从“20万元”调整为“5万元”,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大宗交易报告标准规定为“人民币20万元”。 《管理办法》从年7月1日开始实施。
根据《管理办法》,当天单一或累计交易金额达到以下标准的,金融机构应当报告大宗交易。
1、自然人和非自然人的大额现金交易,国内和跨境报告标准均在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汇等值1万美元以上。 包括现金收款、现金取款、现金结算汇款、现金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提款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等。
2、非自然人银行账户大额转账交易,国内和跨境报告标准均在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外汇等值20万美元以上。
3、自然人银行账户大额转账交易,国内报告标准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外汇等值10万美元以上,跨境报告标准在人民币20万元以上,外汇等值1万美元以上。
对于跨境资金交易,金融机构也必须提交大量的交易报告。 中央银行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例如,自然人通过银行机构用现金或转账方法向海外汇款1万美元的情况下,进行业务的银行机构需要将这笔交易作为大宗交易进行报告。” 而且中央银行特别根据《管理办法》,人民银行可以根据职工的需要调整大宗交易报告标准。 ”。
与现行的2006年版管理方法相比,新方法确定了基于“合理怀疑”的可疑交易报告要求,增加了交易监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交易的拆除和识别、相关名单的监视、监视系统的建立和记录保留等要求,按照原来的规则,形势迅速
在监测标准中,《管理办法》调整了部分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交易报告标准,增加了规章的适用范围、大宗跨境交易人民币报告标准等复印件。 适用范围除了银行、证券、期货等复盖的机构外,还追加了“保险专业代理企业”“保险证券公司”“费用金融企业”“贷款企业”。 大额交易报告标准中,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从“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将人民币计价的大额交易报告标准追加到“人民币20万元”。
另外,《管理方法》调整了金融机构大额转账交易统计方法和可疑交易报告期限,调整了交易报告的具体要素复印件。 对于可疑交易,金融机构必须规定:“根据本机构可疑交易报告的内部操作规程确认是可疑交易后,立即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最晚5个工作日以内。” 对于交易报告要素的副本,追加“付款方核对编号”、“柜台以外的交易方法的设备代码”等要素,删除“报告日”、“报告者”、“金融机构名”等要素,设计了要素更简化的“通用可疑交易报告要素”。
将大额现金交易报告标准从现行人民币20万元降低到5万元的理由,中央银行做了3点说明。 一是加强现金管理是反洗钱事业的重要复印件,国际上现金行业的反洗钱监督管理标准比较严格。 其次,居民录用现金的偏好正在改变,为非现金支付手段普及、加强现金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最后,“我国反腐败、税收、国际收支等行业形势的迅速发展也要求加强现金管理,利用大额现金交易防止从事腐败、避税、外汇管理等违法活动的风险”。
关于新增加的自然人顾客“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大宗跨境转账交易报告标准,首先上海港通和深港通相继开通,在国内居民个人跨境业务逐渐开放的背景下,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加频繁 中央银行表示:“明确对自然人顾客的大宗跨境转账交易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可以加强跨境人民币交易的统计监测,更好地防止人民币跨境交易相关风险。”
这次发布的《管理方法》是中央银行结合国内实际业务和国际标准,现行的《金融机构大宗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方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和《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方法》
中央银行认为,《管理办法》在规则层面确定了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的新要求,提高了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业务的比较有效性,预防和抑制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犯罪活动,是中国金融体系的
考虑到金融机构进行制度修改、交易监视基准的自制及系统改造需要一定的时间。 《管理方法》定于公布后、生效实施前,给予金融机构半年过渡期,年7月1日生效实施。
将来,为了指导金融机构比较有效地执行《管理方法》,中央银行将充分听取金融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尽快发表辅助规范文件,确定可疑交易连接报告、可疑交易分解报告流程等具体业务要求 他说,将向金融机构发布交易监视标准的相关指导,指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交易监视标准、完善的交易监视系统等员工,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的指导和培训。 此外,人民银行还公布了大宗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要素的具体报告格式和报告要求,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交易报告数据接口和相关系统开发事业。 “人民银行也加紧建设洗钱监视分解两代系统,为开展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监视分解提供更有力的系统支持”。
标题:【财讯】央行规定人民币计价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20万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2408.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