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信息网立足西安,纵览世界,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网民提供西安本地发生的大小事,是您了解西安最好的窗口,我们为您提供西安最新新闻信息,包括有陕西西安新闻,今日西安新闻,今天西安新闻,西安热点新闻,西安资讯等信息。

主页 > 西安新闻 >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来源:西安新闻网作者:欧陆生更新时间:2021-03-25 03:48:02阅读:

本篇文章4390字,读完约11分钟

导语:天津,得名于明成祖朱棣,意为“天子渡津之地”,过去也称为天津卫。 有句谚语“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民国时期,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这两个城市是近代中国繁华的地方,其中天津卫在近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位风云人物在这里飞黄腾达,许多重大的事情在这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新闻网政协频道、议库项目联合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发表企业品牌栏目《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讲述这片土地的荣华与沧桑。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本文为该系列第五期,选自李清和《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做翻译》。

我做苏军红旗歌舞团的翻译。

李清和

1965年10月,根据中苏两国文化合作协议,苏军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是继1952年访华后第二次访华,第一站选择了天津。 这也是歌舞团第二次来天津。 那时候我从南开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刚工作,接受了组织赋予的重要任务——苏军红旗歌舞团的翻译。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苏军亚历山大夫红旗歌舞团于当年10月18日陆续来津,24日晚彩排,25、26、27日晚正式演出3场,28日离开天津访问北京演出,在天津停留11天。 在此期间,我作为翻译与苏军红旗歌舞团的人员面对面接触,陪同他们参观津访问,参加联谊活动,观看公演等。 通过陪审团活动,通过与演职人员的交流和信息表达,我对苏军红旗歌舞团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1952年“中苏友好月”,苏军红旗歌舞团首次来到上海公演。 图为上海国棉一厂与工人联欢时表演“士兵舞”

苏联军队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前身是苏联红军歌舞团,创立于1928年,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是国际知名歌舞团。 创始人是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苏联国歌作曲人、指挥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大罗夫。 他亲自担任团长,1946年去世。 之后,该团由鲍里斯·亚历山大·罗维奇上校接替他父亲指导这个歌舞团。 1949年,为了纪念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大罗夫,歌舞团被命名为苏联军队的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 该团曾两次获得苏联红旗勋章,一次红星勋章。 该团由当时的团长、苏联人民演员鲍里斯·亚历山大维奇·亚历山大罗夫亲自担任艺术指导兼总指挥。 全组共180多人,其中合唱者89人,舞者36人,乐队41人。 他们大部分演员都来过中国访问,对中国印象很深,对中国人民态度友好。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为接待苏军红旗歌舞团,由河北省和天津市(当时河北省省会)各有关部门、河北省军区和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以及省市中苏友协、外文协、音协、省歌舞剧场、天津音乐学院等组成强大的接待班子。 天津对外文协副会长、我外文系主任李瓞野也在其中。 歌舞团全过程由领队、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代表、军旅书法家、诗人魏传津亲自指导。 办公室下面设有秘书组、演出组、生活组、翻译组等。 我被分到翻译组,与天津音乐学院的教师、小提琴教育家陈一起继续着歌舞团的演员活动。 接待对歌舞团在津的一切活动,从接送、住宿、公演、参观、娱乐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歌舞团住宿在当时天津最好的酒店——利顺德酒店和第一酒店(华侨酒店)。 演出地点选择了可以容纳2400名观众的、条件最好的第一劳动者文化宫。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根据演出安排,将于10月24日晚在一宫举行彩排演出。 剧场布局焕然一新,剧场台口上方悬挂着用中国俄语写的“欢迎苏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访华公演”的大幅横幅。 团长鲍亚历山大罗夫非常在意演出效果。 歌舞团到了海啸,必须马上抓紧练习。 鲍亚历山大罗夫团长对彩排的要求非常严格,亲自指挥,亲自检查报纸工作,如有半点失误,就大声斥责,反复纠正,直到达到要求。 24日晚上的彩排不是内部彩排,而是观众出席的非正式公演。 因此,歌舞团非常重视。 这次彩排一共上演了28个节目,占了两个半小时。 彩排的成功,真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10月25日晚,苏军红旗歌舞团在一宫进行访华首次公演。 演出前,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长李纶和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罗夫分别致辞。 河北省副省长王东宁、天津市副市长王培仁等省市相关人员出席了演出。 中间休息时,省市领导会见了亚历山大罗夫团长和歌舞团主要演员。 结束后,魏在后台看望了团长和演员们,祝贺他们首次公演的成功,这是之前流传下来的,李纶等领导人在后台拜访了他们。 亚历山大团长说:“作为艺术家,没有比观众认可他的艺术更令人高兴的了! 感谢中国的各位! ”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苏联军队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1965年访华演出节目

苏军红旗歌舞团的演出阵容强大,主要由着名歌手、男声歌唱团、舞会和管弦乐团组成。 此次访华的总节目中,共有70个,除6个舞蹈节目外,其余64个为歌唱节目。 在25日晚上的首次公演中,歌舞团选择了他们认为最精彩的节目献给了观众。 这些节目主要有《国际歌》《列宁之歌》《神圣的战争》《乌克兰音诗》《红军最强》《华沙进行曲》《同志们,勇敢前进》《光荣颂》《越过高山》《橡树下》, 作为军队歌舞团,歌舞团创始人亚历山大罗夫和他的儿子、当时的团长鲍亚历山大罗夫,与歌舞团一起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俄罗斯优秀的军旅歌曲。 就像歌曲《神圣的战争》一样。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吨炸弹炸毁了和平的城市,造成千万居民被夺走生命。 战争的第三天,分列的捷克·库奇奇在《消息报》和《红星报》上发表了他的诗篇《神圣的战争》。 第二天,苏军红旗歌舞团领导人亚历山大罗夫为此作曲。 6月27日,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站首演这首歌,为前往前线的士兵壮行。 歌词中写道:“起来,伟大的国家,起来打决战吧! 法西斯强盗,要铲除万恶的匪徒。 ”警铃般的歌曲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 战争年代,歌舞团经常在前线演奏这首歌,士兵们很快就学会了,他们在战场上唱这首歌投入战斗,英勇杀敌。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演出中,歌舞团的表演者们戴着肩章和金色领章,以整齐、明朗、优美的歌声,感动了在场的观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歌舞团广泛流行,还演唱了受欢迎的抒情歌和俄罗斯民谣。 例如“海港之夜”“窑洞里”“灯光”“雪球花”等。 我印象最深的是,艺术家们用中文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我是一兵》、《二月里来》三首。 《二月里来》是我国伟大的作曲家清星海作曲,塞克作词的。 这首歌是他在1939年3月创作的“生产大合唱”的歌。 歌舞团选择这首歌是为了纪念富星海逝世20周年。 艺术家唱歌时,由着名演员叶夫根尼·贝利亚耶夫领衔。 团声情齐唱,声音洪亮,柔和流畅,旋律动人,很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歌唱后,观众热烈鼓掌达半天之久。 另外,歌舞团还演唱了越南歌曲《你永远活着》,纪念越南爱国者软文追。 唱了古巴革命的歌“七二六赞歌”。 歌舞团的舞者们以精湛的戏法、滑稽的表情、民族的热情,表演了原汁原味的俄罗斯舞蹈《胜者》、《光荣的纪念碑》、《士兵的友谊》、《港口水兵舞》、《哥萨克骑兵舞》、《札波罗人》等。 这些节目也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观众在演出中情绪高涨,获得了非凡的艺术享受。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苏军红旗歌舞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不懈、精益求精的鲜明个性和艺术魅力。 追求表达确定和完善的音乐语言、极其精湛的音乐词汇和完美的吐字发音是歌舞团歌唱的优势。 其声音的色调变化有很高的妙技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家将合唱音的和谐、纯美植入俄罗斯民间歌曲的表演中,从音质到音色、从节奏到旋律都很棒。 在歌舞团中担任独唱、领唱的艺术家们拥有金庸的常规嗓音,一些男声演员的高音与男高音相差无几。 歌舞团以严谨的作风而闻名。 从歌舞团创始人亚亚历山大罗夫到时任团长鲍亚历山大罗夫,对音乐艺术的态度极为认真,在他们的教育中,各演员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从发声练习到演出训练都很细心。 看到歌舞团独唱、合唱团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自觉练习发声、练习歌唱。 除了演员自身的天资和优越的条件外,还经过不懈的刻苦训练,使他们掌握了唱歌的过硬本领和高超的艺术实力。 此外,他们的合唱体现了井然有序的团队精神。 这些都是他们给人们带来巨大冲击力的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歌舞团在津期间,鉴于那个时代中苏关系的状况,接待员本着“多工作”的精神,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利用各种场所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安排他们吃饭,给他们吃。 除了安排正式的宴会外,还精心准备了其他的饭菜、正餐和夜宵。 一些团员参加完宴会后,很高兴今晚吃得很好,比莫斯科大宴会的菜肴还要丰富。 他们喜欢中国菜,建议满足他们的要求。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演员说想喝热啤酒,厨师总是很满意。 很多团员因为担心来中国吃不下,从国内带来面包、螺丝刀等,扔进了垃圾箱。 利用他们的演出之余,组织他们游览市容,参观游览水上公园的港口,参观天津针织厂、地毯厂和艺术博物馆等,让他们目睹了天津的一些变化,了解了天津的建设成果。 他们去的时候,接待部门热情的邀请和详细的说明,这让很多团员感到意外。 一些来天津的团员说天津变化太大了,发展得很快,很棒。 他们看《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和《革命赞歌》两部电影时反响很大。 毛主席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时,许多团员不由得热烈鼓掌。 一到房间,团员中有人说:“列宁万岁! 也有人大叫“。 “毛泽东万岁! ’吃饭时,一些团员说:“为毛泽东干杯! ”的提案。 一名团员在酒店争购印有毛主席像的纪念邮票。 团长鲍·亚历山大罗夫看电影《革命赞歌》给予很高的评价,电影不仅艺术形式好,更重要的是思想复制好,它给人以激励和力量。 10月26日上午,歌舞团与省、市文艺界代表在天津干部俱乐部举行联欢。 在联欢过程中,苏方员情绪高涨,会场气氛热烈,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们还称赞中国艺术家唱俄罗斯歌曲声音纯正,发音清晰,优美。 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堪称他们所见过的世界上最好的杂技。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通过短短几天的一系列工作,歌舞团员们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团员中,有一开始很紧张的人,有对接触抱有戒心的人,也有没有勇气对中国同志说实话的人。 此后,许多团员主动接近我们,表示友好。 一些团员告诉我们真相,吐露真相。 也有团员相信中苏两国人民一定会永远友好下去。 歌舞团的记者戈尔·拉诺夫说,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谁也破坏不了。 苏军红旗歌舞团回国后,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们将成为中苏友好的推动者、传播者、辅助者,为开拓中苏友好的新前景做出贡献。 据悉,随后歌舞团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时,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亲切会见了他们,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将友好气氛推向了高潮。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作者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港澳台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刊登在《天津文史资料选集》上

相关阅读: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1866年-1914年的天津工业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我和人民政协一起走了60年。

中国近代百年看到了天津解放前夕奄奄一息的天津工商业

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国旗法》终身赤子情

标题:“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我给苏军红旗歌舞团当翻译”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3859.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西安新闻网网站介绍

西安新闻网作为让世界了解西安的一个重要窗口,利用网络手段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的权威性新闻、信息,引导西安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提供权威和真实的西安地区的实事资讯,民事资讯,旅游资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