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中国公务员怎样发工资”
本篇文章2267字,读完约6分钟
60多年来多次改革的中国公务员工资制度,陷入了一个方面不满的怪圈。 (几种型号/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员工资管理的权力经历了从高度集权到有限分权、分权的过程,2006年工资改革再次将工资管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
公务员工资改革陷入中央地方关系的怪圈:一放就乱,乱收就收,一收就死。
该不该给公务员涨工资呢?这个话题一直处于舆论热点,总是说不清楚。 停滞8年后,最新的公务员薪酬改革也箭在弦上,但新的争论也再次出现。
另一方面,在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138万人争夺12901个职位(竞争比例约为107∶1 ),其中最受欢迎的职位竞争比例达到9411∶1。 也就是说,即使最近的“八项规定”等挤出了部分公务员的额外收入,它依然是一个魅力十足的金饭碗。
中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合理的公务员加薪也可能引起民众“敲门砖”,人事部门长时间抑制工资增长也会引起公务员不满,地方政府也会给员工增加工资。
根据笔者过去6年的跟踪研究,公务员工资管理的一大亮点是中央地方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员工资管理的权力经历了从高度集权到有限分权、分权的过程,2006年工资改革再次将工资管理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
集权的1956年工资制度
1956年的工资制度最集权。 全国干部适用同一工资表,分为30个工资等级,同一等级干部收入各地区不同,全国共分为10个工资区。 当时干部的平均工资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工资。
最初的工资制度出现于1956年。
此前,为了巩固政权,中央政府集中精力解决解放战争后的一点关联,经济建设的权力交给了地方政府。 随着问题的出现,人才流失问题在当时非常突出。 红色而专业的干部中,有选择留在地方政府工作的,也有为了照顾家庭而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政府的,因为地方政府可以让干部们创新地开展工作。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中央政府开始有意识地逐步获得权力,提高中央权威,1956年的工资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时的工资制度是最集权的。 当时全国的干部都适用同样的工资表。 在该工资表中,政府工作人员分为30个工资等级,工资1~3级授予最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如主席、总理、副总理等)。 工资水平相同的干部收入因地区而异,全国一共分为10个工资区。 新疆等地干部的收入比其他地方高。
一张工资表对人事干部来说已经不费事了。 但是,负面效应也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管理官员无法应对不同的情况。 可以考虑通过提供房子、托儿所、理发室、食堂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偿。 这样的做法侵蚀了正式工资制度的效力。 中央政府看起来对工资管理拥有绝对的权威,但实际上地方的实行偏离了正常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工资管理与财政管理的关系极为紧密。 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有很大支配权的情况下,有可能将一部分公共资源用于改善员工福利。 1956年以后30年的工资制度是一种集中管理机制,但是随着财政管理权限的多次变迁——分权与集权的交替,工资制度的实际执行也出现了多次变动。
总结一下,当时干部的平均工资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工资,但干部的实际收入与自己的努力和责任关系不大,与所在机构、所在地区的财政吸纳能力有很大关系。 在一张工资表下,这个时期地方干部的工资分配已经出现差异,当然,在严重性上远远赶不上。
有限分权的1985年工资制
尽管有限的分权,但当时社会的平均主义占优势。 因为这个地方政府在工资管理方面的创新也极少,“入海”和人才流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0世纪80年代的旋律首先是放权。
就工资分权管理而言,这一阶段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当时的领导人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减员的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减员越来越多,在减员的基础上建立比较有效的干部工资制度对吸纳人才极为重要。 这些说法现在是常识,当时刚经历“文革”,还是遭到抵制。 因此,一点也不能低估开明领导对干部体制改革和工资改革支持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政府又批准了几次干部加薪。 尽管这些计划存在诸多阻力,政府财政赤字也由此扩大,但工资改革的构想已经确立。
1985年的工资制度与1956年完全不同,采用了结构工资制(到现在)。 也就是说,不能根据一个干部的工资水平简单地评价工资收入水平。 工资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承担不同的功能。 例如1985年的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作津贴、奖励工资。 虽然工资希望基本维持员工的基本生活费,但工作津贴反映了干部参加员工的年数。
1985年也确定了工资等级管理权限。 当时的工资改革文件表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 省、行署、县、乡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方案所附省辖市、行署、县、乡国家机关行政人员职务工资标准和国家安排的工资增长指标范围内制定”。
所谓有限分权,是因为中央政府对工资、奖金、津贴等有大致的规定。 工资管理(包括明确的职务工资),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
尽管有限的分权,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平均主义占优势。 因此,地方政府在工资管理方面的创新也极少,“下海”和人才流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不断增长的私营部门实行灵活的工资政策,工资水平与市场基本一致。 当时民间普遍认为“与其制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这种所谓的“大脑倒挂”会导致公共部门工资制度的僵化。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深圳河畔的小渔村询问当地农民的收入,女儿邓小平害怕听不见他,大声说:“爷爷,工资比你高啊。”
标题:“60年来,中国公务员怎样发工资”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3949.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