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果累累的传奇英雄吴光浩”
本篇文章1251字,读完约3分钟
这是吴光浩像(资料照片)。 作为黄麻起义领袖、鄂豫边红军和苏区创始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家,出生于1906年的吴光浩,早年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5月,吴光浩在前往河南商城指导起义工作的途中遭到敌人伏击,英勇牺牲。 我23岁。 总公司开发
本公司武汉6月10日电(记者廖君)吴光浩烈士牺牲已近90年,在烈士的故乡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他的英文名仍家喻户晓。
驱车来到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蔡吴湾,村口小斜坡上有吴光浩烈士陵园。 陵园很庄严,很干净。 在青松翠柏的笼罩下,吴光浩烈士墓静静地站着,上半部分花岗岩镶着烈士半身的浮雕像,依稀可见烈士当时的英姿。 下半块石碑上刻着烈士的一生。 看到碑文“23岁就去世了”,在场的人们都很遗憾。
“四伯在黄陂前川中学读书的时候,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吴光浩的侄子,82岁的吴老师讲述了老人和伯父的故事。
他说,吴家的哥哥和妹妹共有8人,吴光浩是第4人,自己的父亲是第5人。 虽然一次也没见过四伯,但从小听父亲说:“为了专心革命,四伯不听父母安排,偷偷指导黄麻起义,从此一去不复返。”
作为黄麻起义领袖、鄂豫边红军和苏区创始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家,出生于1906年的吴光浩,早年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 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担任连长队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的战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吴光浩被派往鄂南进行革命活动。 11月,他参与黄麻起义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率领突击队首先进攻黄安(今红安)县城,建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担任副总指挥兼第2路司令。
起义被有特点的国民党军队镇压后,吴光浩率领仅有的72名鄂东军士兵和党政人员,穿过敌人严密的封锁,于12月底搬到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展开游击战争。 面对险恶的斗争环境,他向大家表示:“我们的枪不能丢。 有枪就有工农之路:丢了枪就不能胜利也不能生存。 ”。
1928年1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担任军长。 他率领艰难的转战,创造了“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南进北”的游击战略,以木兰山为中心,活跃在周围百余里的广大地区,被当地群众视为传奇英雄。 他广泛动员群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攻击,在鄂豫边开辟了第一个红色区域。 1928年7月,就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军长兼第31师师长,指挥所部多次战胜国民党军围攻。
1929年5月初,吴光浩率领10名变装人员出发,奉命前往河南商城指导起义工作。 经过罗田县滕家堡时被敌人伏击,英勇牺牲,享年23岁。
吴先和说,解放初期,政府向他们家颁发了“烈士家属”的牌匾,1975年建造了烈士陵园,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红军将军。 2002年,吴光浩烈士墓被宣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到清明节,我们兄弟几个会来给四伯扫墓。 每年都有学生聚集在墓前缅怀四伯”吴先和指着陵园门口悬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牌说。
标题:“战果累累的传奇英雄吴光浩”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4377.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