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信息网立足西安,纵览世界,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网民提供西安本地发生的大小事,是您了解西安最好的窗口,我们为您提供西安最新新闻信息,包括有陕西西安新闻,今日西安新闻,今天西安新闻,西安热点新闻,西安资讯等信息。

主页 > 西安新闻 > “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被《乡愁》打动”

“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被《乡愁》打动”

来源:西安新闻网作者:欧陆生更新时间:2021-05-03 16:14:13阅读:

本篇文章1992字,读完约5分钟

余光是中山大学外语系名誉退休教授,今年没有在学校上课。 他曾任中山大学外语系、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讲座教授、中山大学文学院长、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美国西密执安州立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图为去年11月8日余光在开馆仪式上的致辞,这一天余光文学馆在福建永春举行了开馆仪式。 吕明摄

“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被《乡愁》打动”

90岁的台湾诗人余光昨天因病去世

引起微信的力矩刷——半个世纪过去了

我们为什么要

也被《乡愁》感动

本报记者陈淡宁

昨天下午1点,90岁的台湾诗人余光和那首著名的诗《乡愁》一起,突然用微信的朋友圈刷屏,但点破后,大家并不是好消息:这位老人因中风,上午10点在高雄当地医院去世。

余光的死是突然的。 今年10月23日,台湾中山大学为他庆祝了90岁生日,当天在余光中聊得很好,大家担心他累了,想搬椅子给他坐,他说不要挥手,站在会场上。

谁也没想到这是余光的最后一次公开。

在网上,“乡愁,终于不是一方的低墓,你和母亲在一起了”、“你去了那个头,你的诗却永远留在了这里”……网友的留言、评论,不约而同,都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乡”

这首诗作于1972年,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后,为什么仍掌握着人心?

《乡愁》为什么打动人心?

就像李白的《床前明亮的月光》一样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7年后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之后,他在台湾多所大学任教,1974年至1985年期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之后回到台湾,在大学讲台上继续授课。

“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被《乡愁》打动”

但是,理解他作品的人越来越多的是,他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如铁轨》(散文集)、《分水岭:余光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最广为人知的是“乡愁”。

在纪录片《他们在岛上写的——余光:逍遥游》中,他说在余光中,写这首诗只花了20分钟,但写作的力量却在心中积累了很久,甚至据说是勾结度过了一生。

这部纪录片曾于今年4月在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上展出。 昨天,导演陈怀恩告诉记者,纪录片将于年7月拍摄,当时团队与余光一起到江苏参加讲座,他在现场缓慢朗诵《乡愁》(如果想听这位老师的朗诵,可以看浙江省全天候app的《全文艺》)

“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被《乡愁》打动”

“对他的朗诵,我无法期待的回到故乡,在故乡朗诵这首诗,有了完成感,这种完成感让他很开心。 ”。 陈怀恩说。

“乡愁”引起那么大的共鸣,据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说,根本原因之一是“乡愁本身就是人类最古老、最深厚的感情”。

江弱水与余光交往了30多年,20世纪90年代编纂了5卷本《余光选集》。

“他用最精练的方法、最肤浅的语言,把母亲的形象与家乡联系在了一起。 就像李白的《床前明亮的月光》一样,最简单的也往往最打动人的心。 ”。 江弱水在《乡愁》中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成为真正时代的作品。 比起这个,没有什么能更好地表达那个时代的感情。

这首诗有时间的流逝,有“小时候,长大后,现在”,也有国家的整理,“我”越远,它的“故乡”越大,从母亲到故乡,再到大陆。

江弱水先生,虽然每个世代都有不同的乡愁,但也许有些年轻人无法体会“我在这里,大陆在其头”的情况,但在工业化时代,乡村的变化是许多人心中“无法回归的故乡”

他用诗和散文

深入挖掘中文的美感和潜力

江弱水说:“当然,余光先生的成果不仅如此。” “他通过诗和散文,不断挖掘中文的美感和潜力。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试着压垮、拉长、打磨中国文案。 将其分解,拼凑,折叠,为了测试其速度,密度和弹性。 ’。 ”

是在余光中为中文做出贡献的人。

这也是文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昨天,着名诗人杨炼给出了微信的力矩:余光先生的诗、唯美:传承古典汉语诗的音乐形式。 抒情:保持中文诗以前流传下来的自然感性。 贯通:暗合十九世纪以来,英诗以前流传下来……他的诗歌形式意识,是将血脉注入中文新诗却未完成的“艰难成熟”,在未来诗人们更深刻、更精彩的杰作中回响。

“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被《乡愁》打动”

作品中与重视余光从中华以前传下来的文化有关,有《成为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统有黄河的支流》。

今年4月,陈怀恩在台湾还在和余光一起工作。 “老师年纪大了,对生活的细节不太记得了,但要说诗,要说文学,他的思路非常清晰,不像老人。 ”。

当时,余光鼓励了年轻人。 “要知道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从中国大以前传下来的,从诗经中大以前传下来的。 第二,从小传下来的,从“五四”以来的小时候传下来的。 如果有第三条,就是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

年10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刚出版了余光的诗集《风筝怨》,这应该是诗人生前在大陆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集,几乎包含了所有诗歌的精华,他自己过目修订、命名、排序。

信息+

余光中的夫人范我存出生在杭州,在杭州生活多年。 因为这余光可以说是“杭州女婿”。 他生前也多次来往杭州,留下了几首关于杭州的诗。

标题:“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还会被《乡愁》打动”

地址:http://www.aq6w.com/xaxw/15561.html

免责声明:西安新闻网是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本地门户网站,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西安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西安新闻网网站介绍

西安新闻网作为让世界了解西安的一个重要窗口,利用网络手段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的权威性新闻、信息,引导西安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提供权威和真实的西安地区的实事资讯,民事资讯,旅游资讯等等。